兩個小時的參觀體驗,讀者們都說收穫不小知道了心理疾病不能忽視,也知道了心理醫院原來也可以用醫保卡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讀者體驗腦波治療儀 本組圖片 本報記者 吳廷 攝
  體驗認知矯正治療
  ■新聞提示
    從今年9月10日“世界預防自殺日”開始,本報連續刊發關於抑鬱症的系列報道,幫大家更科學地認識這種病;開通互動熱線,為讀者解開心結。
    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,現代化的配套設施,親切的醫護人員、細緻全面的專家分診……昨天上午,到長春市心理醫院參加體驗的第一批讀者,不僅瞭解了心理醫院和心理治療,更發自內心地意識到,心理疾病同樣不能被忽視。
    他們都看到了什麼,又學到了什麼?我們又能學到什麼?看看以下幾個問題吧。
  “心理CT”咋拍的?
    “小董嗎?我已經到醫院正門了,穿了一件綠衣裳。”昨天8時45分,在去醫院的路上,記者接到了郭女士打來的電話。她是30位幸運讀者中年齡最長的,也是積極性最高的一個。有的人就遲到了,沒趕上參觀環節。
    帶領大家穿梭於醫院各科室的,是長春市心理醫院心理危機援助熱線工作人員馬毓晨。從心理門診到心理治療各科室,再到心理療區和心理危機援助熱線,醫院心理咨詢方面的每一個組成部分,大家幾乎全都沒落下。
    “心理CT是啥?我知道身體能拍CT,啥儀器能給人的心理拍CT啊?”參觀到心理測量科時,一位參觀者被門旁的名牌弄糊塗了。
    “稱它為‘心理CT’,其實是運用各類量表,讓大家在電腦上答題。通過不同類型的測試,瞭解被試者的人格特點、思維狀態、情緒狀態和人際關係,從而幫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方案。”物理治療室主任夏麗梅說。
  看著挺正常,為啥需要住院治療?
    走到四樓,正趕上心理二療區主任燕利娟帶領醫護人員查房。病床上,患者跟醫生有說有笑,親切的交流看得參觀者有些詫異,“大家情緒看著沒啥問題啊,咋留在這兒住院呢?”
    燕利娟表示,好多人對心理疾病認識不夠,如果能像瞭解高血壓、糖尿病一樣瞭解抑鬱症、失眠症,對於醫生和患者都是好事。其實,並不是所有入院的患者都是非常嚴重的。
    有一些患者,單靠藥物治療或偶爾的心理治療解決不了,而且生活質量受影響,幸福指數沒有以前高,這樣的人可能不願意去上班,看到人會心煩,家務也做不了,這類人群心理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好判斷,要通過醫生的測查、訪談給出建議。
    “住院後的系統治療,對患者來講是有幫助的。他每天都能夠看到醫生,打針、吃藥、做理療和心理治療,恢復得能快一點,並不是說住院的患者都是非常嚴重的。當然,這種嚴重程度,要靠醫生的判別和患者的主觀感受。”
    “以前是高高興興地去上班,現在到了單位的大門口就想走,這種情況建議一定要看心理醫生。”燕利娟說,有心理疾病的人,比如抑鬱,往往歸納不出自身系統的癥狀,要打電話問身邊人。所以事先跟醫生有個交流,得到的評估才更客觀一些,給出的幫助也會更快速一些。
  心理醫院和普通醫院就診啥區別?
    參觀完醫院,讀者們瞭解了它的結構組成及功能。可如何掛號、才能找到醫生就診,這個過程跟普通的綜合醫院有何不同,大家又不明白了。
    燕利娟介紹,沒來過心理醫院的患者,首先家裡人應該給他一個橫向和縱向的比較。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,比較一下他和同齡人的言語、思維、行為模式和情緒有哪些不同,有沒有什麼不該是年輕人說的話、辦的事兒;另外,瞭解他的人還應該有一個縱向比較。他和過去有哪裡不一樣,是否出現身體疼痛、麻木、失眠等情況。
    如果兩方面變化都很明顯,就有必要來心理醫院了。初次就診,首先去導診台咨詢,可以自己指定醫生,或者說明你目前的心理狀況,讓工作人員在薦醫台里幫您找到適合的醫生。
    掛號之後,醫生會與患者進行一次訪談,訪談過程中,由醫生來發現患者是否存在某種軀體疾病或心理問題。
    燕利娟說,心理疾病的治療需要一個時間段。患者如果覺得某一位醫生很好,儘量長期跟一位醫生保持聯繫,這樣便於全面掌握患者的治療進展。
    “掛個號可能貴不到哪兒去,跟醫生訪談至少要半小時以上,聽說要好幾百塊錢。”這是讀者的普遍想法,燕利娟聽了很無奈地說,副主任醫師掛號費7元錢,主任醫師9元錢,再加上咨詢費,也用不了50元。如果需要其他心理測試才會另花錢,而且各項支出是可以使用省市醫保卡的。
  ■體驗者的心裡話
    昨天,第一批讀者順利完成了這次體驗活動。他們都是頭一回來這裡,兩個小時里,瞭解了心理疾病、感受了物理治療的神奇。
    齊先生(54歲,8年前被確診為輕度抑鬱):其實,對心理醫院我之前一直很抵觸的。現在我覺得,凡是能夠正視心理問題的人,內心是強大的。一旦確診之後,任何的治療都能夠接受得了。我現在的心理狀態還不錯,打算接下來接受正規、系統的治療。
    畢女士(49歲):體驗腦波同步治療時,戴上儀器,往那兒一坐,我就告訴自己啥都別尋思,可也就是提醒自己這一秒鐘的事兒,完了腦子裡馬上就開始胡思亂想了。平時在家洗衣服,腦子裡也跟放電影似的。我覺得應該找醫生確診下。
    徐女士(60歲,體驗完嘴角始終掛著笑):長春有這麼專業的心理醫院,我想很多長春人都還不知道吧。做腦波同步治療時,讓我的心情很平靜,一直堵著的心一下子就放開了。我覺得工作壓力大的人適合過來,緩解了情緒,心情就好了。
    劉女士(40歲,沒通過熱線報名,昨天自行前來):做物理治療時,我的情緒是放鬆的,很舒服。之前一直搞不清“精神”和“神經”是啥意思,一提心理醫院就恐懼,覺得大家一起來相互是個伴兒。今天邁進醫院大門的一剎那,我釋然了。
    郭女士(72歲,15位讀者中年齡最大的一個):“腦波同步治療是通過經絡刺激神經,耳朵里聽著音樂,精神上很放鬆。可能是我穿得多,呼呼直冒汗。不怕你們笑話,以前我一直以為,只有精神病人才來心理醫院的。今天體驗完了,我才認識到,普通人情緒受到波動,長時間不開心、憋屈等情況也是病,需要找專業的醫生開導來化解。
    本報記者 董春梅
    “抑鬱症只是一種病”續  (原標題:曾經一提心理醫院就恐懼邁進大門的一剎那,她釋然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88wwgi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