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張寧俽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19日05版)
 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張寧亻欣用游戲為四年級的同學們形容“夢想”。
 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早已普及,但每個地區的教育環境與教學質量仍有差距卻是不爭的事實。身在象牙塔,我認為城市學童與鄉村學生最大的不同,是這些鄉村孩子所接受的外界信息與獲得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。在“陽光關愛·助教未來”行動中,我問尋甸回族彞族自治縣麥場小學的孩子們是否知道什麼是奧運會,其中一個男生跳得很高,大聲回答:“奧運會就是一次會議。”也許在成年人眼中,這隻是一次歡樂的童言無忌,但我心底卻涌出了一絲無奈和一些責任。
  助教過程中,我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是教育?教育的本質是什麼?教育難道僅僅是讓孩子們認識文字、被灌輸文化?也許對於一名大學生來說,這些問題有點深沉、有點寬泛,而在這個過程中,不斷增加的使命感讓我停不下來。
  諸葛亮說:“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”這或許能夠解釋我經過層層選拔,來到尋甸踐行公益行動的初衷,學習知識也許是教育的基礎,但教育的目標一定是育人樹夢。
  說起夢想,麥場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想法最特別。其中一名男孩給我的印象最深,他在我發的夢想便簽上這樣寫道,“我希望每天都能和爸爸媽媽開開心心的在一起”。也許是太渴望實現這個小小夢想,他主動站起來和所有人分享這個夢想,而我事先宣佈是要為自己的夢想保密的。據他講述,爸爸在外打工,從自己記事起就很難見到,媽媽則從未聽家人提起過。講到這裡,一名學生插嘴:“他爸爸媽媽離婚了。”這一刻我不敢去看男孩的身影,一陣酸楚的感覺涌上我的心頭,淚水幾乎就要奪眶而出,我知道如果我看過去是一副失落的表情,我會被苦澀淹沒。
  令我驚訝的是,一聲高亢的童聲響起:“我長大以後,要賺錢買一輛車給媽媽,這樣她就能開車來看我了!”男孩的眼神里透著堅毅。在我看來,這個夢想已經等同於宣言,它是一個男孩對家庭的渴望,和改變命運的毅力,在教育環境如此簡陋的地方,這句話向我證明瞭教育無關環境,夢想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散髮出影響人性的光輝。
  在課堂上,我放棄了講成功的夢想故事。我決定給孩子們講述,每個人總是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,每一個角色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,所以每個角色都是平等的,因此我們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,尊重每一個的夢想。學生們若有所思,但我知道他們只能理解很少一部分。這不同於講故事的歡樂和吵鬧,我希望這些話能夠讓他們對夢想有新的認識,因為夢想的內容與現實是關聯的,夢想改變著現實,現實生活也會不斷改變著夢想,唯有堅持夢想的毅力能夠讓我們不忘初衷。
  一個細節是,不少孩子在說到夢想時,總是給出醫生、科學家、畫家等雷同答案,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敢去夢,甚至不願說出心裡話。但有一個孩子跟我說,他的夢想就是在沙漠里建水庫,這樣就不怕在沙漠里旅行了。我不知道這個夢想能不能實現,但是這樣特別的想法就是實現夢想的第一步。  (原標題:行動任務:給孩子們敢夢的勇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88wwgi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